首页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
您的位置: 首页 > 经典语录 >

唐朝最负能量的诗人,写出了人生最深沉无奈的诗句,成为千古名言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0-12 10:22:53    


罗隐出生于书香门第,自幼聪慧过人。他本来可以高中状元,但因家道中落,放弃仕途,隐居乡里。

这句诗可见一个放歌纵酒的狂士形象呼之欲出,这里取象于放歌纵酒,更带迟暮的颓丧,总使人感到一种内在的凄凉、愤嫉之情。这样的情感既有普遍性,其形象又有个性化,所以具有典型意义。

现代人用以借酒消愁解闷时常常把这句诗挂在嘴边。

《自遣》,是抒发自己感情的意思,罗隐通过“今朝有酒今朝醉,明日愁来明日愁。”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悲苦和委屈。

罗隐想要直面自己,抛开伪装的面纱,让人们看到一个真实的罗隐。罗隐有个外号叫“十上不第”,意是科举考试十次全都榜上无名。

这个外号实在让人难以接受,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,科举的成败关乎能否实现理想抱负。由此看来,罗隐心里的确有很多牢骚委屈要倾诉。

罗隐整首《自遣》七言诗是这样的:“得即高歌失即休,多愁多恨亦悠悠。今朝有酒今朝醉,明日愁来明日愁。”

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一句:“今朝有酒今朝醉,明日愁来明日愁。”单独抽出来理解的话,天天让人喝酒买醉,未免过于荒唐了。

罗隐试图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经历沧桑变迁。以及揭露当时的唐朝的一些丑恶和腐败现象。


这首诗充分反映了诗人身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人生观,然而,这种思想性格有它软弱消极的一面,容易对读者产生消极的影响,所以我们应该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。

诗人把负面的一面,与乐观劝世的积极的一面将两种情绪融于一体,用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表现出来,这一点不容忽视。得意时高歌一曲,失意时不必悲伤,多愁多恨有害无益,要保持乐观。

面对命运的跌宕,他都怡然自得,以超脱的精神状态审视世间百态,他漠视荣辱丶远离尘嚣的人生态度,值得世人学习。

学海沉浮十年不得志

26岁那年,为了重振门楣,重现旧日的光辉,罗隐决定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,怀揣着梦想首次北上长安赴考。

罗隐信心满满踏入考场,希望能脱颖而出,谁料首次考试就名落孙山,对用功多年的罗隐来说,无疑是沉重的打击。

但罗隐没有气馁,在长安住了下来等待来年的考试,可反复考试10余次都无法通过,他开始怀疑人生了。

这个时候已到了唐朝中晚期,科举场腐败现象开始滋生,贿赂考官成了考生的致胜法宝。罗隐虽然有真才实学,但始终没有得到主考官的青睐。

后来,他不断改变自己的文笔,但没法改变考官的口袋,考官总是用各种说辞让罗隐难以通过关卡。一次次的考试失败,使他对科场失去了信心,他亲眼目睹了腐败的丑恶,却无法改变现状。

经过这些挫折后,罗隐放弃了科举的执念。晚年他仅当上了一个衡阳县的主簿,后又在吴越做起了给事中和转运使,但再未踏入过仕途。

罗隐在仕途不得志,但他没有随波逐流违背自己的意愿和学识去迎合世俗。

罗隐的文采,在当时的科场确实太过锋芒毕露,批判性太强,仕途上确实不容易为官方所接受,但这正体现了他耿直执拗的个性。

但罗隐如此才高气傲之人,却一生碌碌无为,又实在令人唏嘘。但当时的科场腐败又确实令人深恶痛绝。

隐归田园,不问世事

罗隐原名叫罗横,罗横科举考试未能如愿,归隐家乡,后改名罗隐。取归隐田园之意。以耕田锄地为乐,与大自然相伴。

归隐后的罗隐,将把心中的对俗世的丑恶一面的痛恨和苦楚化为文字。从此,不再痴迷仕途,只想与土地为伴,与邻里拉家常。就此度过余生。

相关文章